在“双碳”目标背景下,工业园区作为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重点区域,亟需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能效管理水平。近年来,多地园区通过建设智慧能源管理平台,实现了能源使用的精细化、可视化与智能化管控,取得了显著的节能降耗成效。

一、构建全域能源监测网络
平台建设的第一步是实现能源数据的全面采集。通过在园区配电房、水泵房、中央空调、重点用能企业等关键节点部署智能电表、水表、气表及环境传感器,构建覆盖“源—网—荷—储”的物联网监测体系。所有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实时回传至能源管理平台,形成园区能源运行的“数字画像”。
二、实现能耗数据可视化与分析
平台将采集的能源数据以三维可视化、趋势图、对比表等形式直观呈现,支持按建筑、企业、设备、时段等多维度分析能耗构成。系统自动识别能耗异常(如夜间高耗电、单位面积能耗超标),生成能效诊断报告,帮助管理者精准定位节能潜力点。例如,某园区通过分析发现某厂房照明系统夜间常驻开启,经优化后年节电超15%。
三、推动能源优化与智能调控
基于数据分析,平台可实施主动节能策略。如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AI群控,根据天气、人流量动态调节运行参数;对光伏发电、储能系统进行智能调度,在电价低谷时充电、高峰时放电,降低用电成本。部分园区还引入微电网管理,实现“光储充”一体化运行,提升绿电消纳比例。
四、支持碳排放核算与绿色管理
平台可自动将能耗数据折算为碳排放量,生成企业级或园区级碳排报告,助力碳目标管理。结合碳积分、绿色榜单等机制,激励企业主动节能降碳,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。
五、实践挑战与优化方向
实践中,部分园区面临企业配合度低、计量不全、系统孤岛等问题。建议:强化顶层设计,统一数据标准;建立激励机制,提升企业参与意愿;与业务中台融合,实现能源与安防、物业等系统联动。
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不仅是节能工具,更是园区绿色转型的“指挥中枢”。通过持续优化运行策略、深化数据应用,园区正从“粗放用能”迈向“智慧用能”,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